新闻中心
|
|
|
牛事要闻 | 近日巴西“非典型性疯牛病”的来龙去脉-ag真人国际官网时间:2019-06-15 2019年5月31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接到巴西农业部的报告,巴西确诊一起非典型性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巴西农业部5月4日发生一例疑似病例,5月31日确诊,随后立即向oie报告了疫情。 报道详情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俗称“疯牛病”)是巴西监测系统的一部分。某屠宰场在进行宰前检疫时,发现一头17岁肉牛母牛自行倒下,随后被确定为非典型性疯牛病,属于h型-bse。屠宰场送样至巴西伯南布哥州国家实验室(the national laboratory of pernambuco, lfda/pe)进行筛查检测,结果表明样本中存在朊病毒抗原。样本送到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莱思布里奇的加拿大食品监督局oie疯牛病参考实验室进行复检,于2019年5月31日确诊为疯牛病。 这是近20余年来巴西监测系统发现的第三例非典型性疯牛病,上一例是在2014年发现的。屠宰场及时去除了疯牛病特异性的风险材料并进行了焚烧处理。患病动物的肉及其他产品都未进入食物链,对人和反刍动物健康未造成危害。根据《oie陆生动物法典》,非典型性疯牛病被认为是一种所有牛均可低频率自发性出现的疯牛病类型。因此,该事件不影响oie对巴西的疯牛病状态官方认可。 事件发生于巴西的马托格罗索,诺瓦卡纳·多·诺特(图1)。该牛为巴西nelore肉牛母牛,17岁,出生和饲养于1个放牧的自繁自养肉牛场,生前未见明显临床症状,属于亚临床感染,致病性朊病毒的来源不详,涉及到的牛群有22794头牛。除按规定将该头确诊为疯牛病的感染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外,其他牛的饲养未受影响。 (资料来源:oie网站http://www.oie.int/en/) 图1 巴西1例非典型型疯牛病暴发地点(兰色圆所示)
疯牛病致病机理 “疯牛病”学名为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于1986年首次报道,是由朊病毒(prion)所致的、牛的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朊病毒是积聚在神经系统里的一种异常蛋白。 疯牛病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经典型疯牛病(typical bse),是由健康牛摄食了朊病毒污染饲料所致,平均潜伏期5年;
另一种是非典型性疯牛病(atypical bse)。目前认为所有牛群均可自发、低频率出现非典型性疯牛病,由正常朊蛋白自发性突变成异常的致病性朊蛋白(朊病毒)所致。 疯牛病呈慢性经过,典型特征是脑组织出现广泛性海绵状空泡变性、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退行性变化。目前还没有延缓疯牛病发展的有效治疗手段。动物朊病毒病除疯牛病外,还包括羊痒病、传染性水貂脑病、麋鹿和骡鹿慢性消耗病等。人的朊蛋白病包括: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变异性克-雅病、库鲁(kuru)病、gerstmann-straussler综合征、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无特征性病理改变的朊蛋白痴呆和朊蛋白痴呆伴痉挛性截瘫等。由于目前认为疯牛病与人变异型克-雅病的发生有关,因此疯牛病属于人兽共患病。
撰稿人: 郭爱珍,陈颖钰,胡长敏,陈建国 华中农业大学,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