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
|
秦宝牧业参加“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年终总结及技术交流会纪实-ag真人国际官网时间:2018-01-25 2018年1月23日,我公司副总经理曹晖女士参加“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年终总结会。会议云集了金融、媒体、行业专家、企业家,大家共聚一堂讨论中国肉牛发展状况并讨论借鉴加拿大肉牛产业发展模式、技术及管理经验。
中国肉牛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产业基础还很薄弱 历任农业部牛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畜牧业司司长,现任中加肉牛产业合作联盟理事长的王智才先生对我国肉牛产业产业现状和发展阐述了以下观点: 1、关于我国肉牛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肉牛产业市场需求旺盛,肉牛养殖也已经进入到加快发展、效益提升、产业升级的关建时期。但肉牛产业是畜牧业的短板,一是因为我国肉牛产业起步晚、底子薄,生产方式总体落后,肉牛养殖模式仍以千家万户散养的方式为主,还没全面形成向规模化、标准化;二是我国人均牛肉消费只有5.5公斤,发达国家的人均牛肉消费量超过30kg,日本、韩国也已经分别达到了9.5kg、15.5kg,体现出我国牛肉供给不足造成的;三是近几年全国肉牛存栏量一直下降,分散养殖仍占主导地位,年出栏50头以上的牛场比例只占28.5%。 2、关于我国现代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王智才先生谈到主要是肉牛生产跟不上肉牛消费的需求,2016年全球牛肉产量为6048万吨,我国牛肉产量717万吨,仅占11.8%。 而同期我国牛肉进口58万吨,同比增22.4%,主要进口国包括巴西、澳大利亚、乌拉圭、新西兰、阿根廷、加拿大,2017年7月我国还开放了美国牛肉市场。 其次,我国肉牛生产效率正在使产业失去竞争力。在美国、加拿大排名前5的肉牛育肥企业占全球出栏总量25%,围栏育肥场的人均饲养量为1200头,每公斤增重饲料干物质消耗为5.5公斤,而我国相应指标只有其0.5%,80头、7公斤。这与我国肉牛生产效率低、技术水平低、应用技术不足有关。与美国、加拿大等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产业的集中度、养殖规模、人均养殖头数、饲料转化效率、技术应用和管理方面,我国肉牛产业都存在明显差距。 另外,我国肉牛产业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据中国农大调研显示,来自排名前10位的肉牛企业中在实验室和生产一线工作的博士研究生不超过10人,而同样情况在奶牛行业已超过200人。
以上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肉牛产业的现状及努力方向,现状中存在机遇,给肉牛企业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看到了肉牛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肉牛产业尚处初级阶段、不能沿用奶牛管理模式 中加肉牛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孟庆翔教授,中国肉牛界资深专家一一孟庆翔教授分享了对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
1、肉牛产业尚处初级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废除“禁杀耕牛”条例为起点开启了我国牛产业探索之路,肉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肉牛产业仍处于处初级阶段。这三十年,我国肉牛产业有了飞速发展,其特征是肉牛存栏和牛肉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三位。一批肉牛养殖和屠宰企业开始成长,牛肉作为主要畜产品进入广大消费者餐桌。但是,纵观我国的肉牛产业,与肉牛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仍然处于落后局面,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决肉牛产业总体上在初级阶段。由于我国肉牛来源于役用耕牛,无论在品种、饲养技术、屠宰分割技术、消费观念等方面,我国与世界肉牛业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2、中国肉牛养殖模式仍在探索中 当前制约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养殖模式问题,二是养殖技术问题。由于这两方面不健全和不完善,导致我国肉牛养殖出现效益低、饲养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等结果。 ·肉牛养殖是需要条件的。不管在什么地方养牛,不管养什么优良品种,也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养牛,最终牛肉都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养牛;其次,从成本角度考虑,即使自然条件可以养牛的地方也不一定能养好牛;第三,也不是一个优良牛种就适合所有地区;第四,肉牛养殖的科技含量和技术要求一点也不亚于奶牛养殖。 ·良品肉牛养殖需要考虑土地、饲料、劳动力等因素配套。我国肉首牛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养牛,肉牛养殖需要即使考虑当地土地、牧草、饲料以及劳动力等因素配套条件。目前我一个国许多区域存在剩余劳动力以及闲散资源浪费情况,如果通过饲养肉牛将这些资源合理利用转化,也可以实现一定的收益;同时我国草原区也适合养牛,但出于环保考虑草原区禁牧,其实合理放牧和生态保护两者可以实现良好结合。 ·目前不是肉牛养殖所有环节都需要规模化。受母牛繁殖生理以及习性的影响,母牛养殖就不宜规模化,规模过大的母牛场在产犊等环节管理难度大。肉牛育肥是需要规模化。未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应当提倡适度规模化养殖。 ·北方大规模集约化母牛养殖模式一定不可行。肉牛和奶牛的生理习性有很大差距,用这种模式养肉中一定行不通。最终企业发展还要靠产业自身造血,还的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肉牛养殖没有固定模式根据所在区域的资源条件和效益综合决定。肉牛养殖没有固定模式,世界上肉牛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模式也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合理的养殖模式都是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资源条件和效益因素综合决定的。我国经济体量大,地域面积相当于欧洲27国,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特色,而且肉牛养殖的模式在各地区也不同。世界上肉牛业发达国家的肉牛养殖模式,也都是由当地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北方仍然是我国肉牛产业的主产区。未来在保证我国牛肉供给数量同时,还要提倡肉牛养殖忧责高效、安全、环保、福利。
孟教授提出肉牛产业三个机遇,肉牛行业集聚万亿产业发展的巨大能量,定会在未来发展出至少5家以上的百亿级企业。
关于2018年联盟计划讨论,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陕西秦宝牧业副总经理曹晖女士对中加肉牛产业联盟对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指导及引领充满信心,并期望通过国际同行交流能够带动适度规模家庭牧场在经营观念、技术、管理诸多方面得到各方指导。 国内外同行技术交流
产业趋势讨论 产业价值链体系的讨论 关于养殖种brd问题的讨论 先进生产设备的讨论
这次会议,汇聚了东西南北各方的牛人,这些风生水起的业内大佬们,养殖规模也是由小到大,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找到的适合自己的路子。他们分享了他们的养牛经验和观点想法,总结一下谈论的话题有三点:一是饲料,吃的有营养才能保证增重;二是品种,好的品种,可以做到得的少长得多,出肉率高还不容易生病;三是饲喂效率,好的机械化设备能够提升饲喂效率。 |